心悸症狀:認識、預防與治療

心跳不規律?胸口怦怦跳?了解心悸背後的真相,及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!

心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,指的是我們明顯感受到心臟跳動的異常變化,包括心跳過快、過慢或不規律。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心悸並不危險,但有時它可能是某些嚴重健康問題的警訊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心悸的症狀、成因、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案,幫助您更全面地了解這一常見症狀。

什麼是心悸?

心悸是指我們能清晰感受到心臟跳動的異常變化,包括力度、速度或規律性的改變。正常情況下,我們並不會感覺到心臟的跳動,但當心跳出現異常時,我們可能會感到心臟「怦怦直跳」、「撲通撲通亂跳」或「突然停了一拍」等不適感。

心悸的感覺可能出現在胸部、喉嚨或頸部,可在活動或休息時發生,甚至在睡眠中也可能出現。雖然聽起來很嚴重,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如果心跳沒有大幅度的改變,輕微的心悸其實不需要過分擔憂。

心悸的常見症狀

心悸發生時,您可能會感覺到心臟:

  • 跳動過快(心跳加速)
  • 跳動過慢(心跳減慢)
  • 跳動節奏忽快忽慢
  • 劇烈跳動(有敲打重擊感)
  • 心跳漏拍(像突然停了一拍)
  • 心跳不規則(有啪嗒啪嗒的響聲)

除了心臟跳動的異常感覺外,心悸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:

  • 胸悶或胸痛
  • 呼吸困難(氣短)
  • 頭暈
  • 四肢乏力
  • 出汗
  • 焦慮
  • 暈厥或昏厥

心悸的三大成因

心悸的成因多種多樣,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:

1. 環境和心理因素

  • 劇烈運動
  • 熬夜、失眠
  • 咖啡因(咖啡、茶、可樂等)
  • 尼古丁(吸煙)
  • 酒精
  • 壓力、焦慮
  • 恐慌、受驚

2. 生理變化

  • 脫水
  • 荷爾蒙變化(月經、懷孕、更年期)
  • 低血糖
  • 大量失血
  • 電解質異常
  • 藥物影響(哮喘藥、感冒藥等)

3. 疾病因素

  • 發燒
  • 心臟病
  • 貧血
  • 心律不整
  • 心臟瓣膜異常
  • 甲狀腺功能亢進
  • 心臟衰竭
  • 冠狀動脈疾病

值得注意的是,「胃心症候群」(Gastrocardiac syndrome)也可能引起心悸,這是一種胃腸問題引發心臟症狀的情況。這類心悸通常在進食後發生,且呈現週期性「發作」的特點。

心悸與心律不正的區別

心悸是一種感覺,而心律不正是一種具體的心臟病症。心悸可以是心律不正的一種感受,但不一定代表心律發生異常。換句話說,心悸是症狀,而心律不正是疾病。

心律不正是指心臟不規則地跳動、過快(每分鐘超過100次)或過慢(每分鐘少於60次)。常見的心律不正包括:

  • 心室纖維顫動(VF):最嚴重的心律不正,也是半數心臟病猝死的「元兇」
  • 心房纖維顫動(AF):患者的上心腔會急速及紊亂地顫動,令心跳變得不規則
  • 心室心搏過速(VT):心跳極快,可能轉化為致命性的心室顫動
  • 病竇症候群(SSS):竇房結功能異常,如靜止時心跳異常緩慢
  • 心室心搏過速(SVT):危險性相對較低,但可引起心悸、昏暈或氣促

何時應該就醫?

雖然多數心悸無害,但在以下情況下應立即就醫:

  • 心悸伴隨氣喘、呼吸困難
  • 出現頭暈或昏厥
  • 胸口痛或出現壓逼感
  • 短暫失去知覺

此外,如果您符合以下情況,也需要特別留意心悸症狀:

  • 患有心律不整
  • 患心臟瓣膜缺陷
  • 患有冠狀動脈疾病
  • 患有心肌問題
  • 心臟衰竭
  • 曾心臟病發作
  • 屬於心臟病高風險族群(如抽菸、三高、糖尿病、更年期女性)

心悸的診斷方法

醫生通常會通過以下方式診斷心悸:

  1. 詳細病史詢問:了解心悸發生的時間、頻率和情況,以及目前的服藥情況、飲食和生活方式
  2. 體格檢查:檢查心臟、肺部等身體狀況
  3. 驗血:排除貧血、電解質失衡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問題
  4. 心電圖監測:在胸前佩戴監測器,持續記錄心跳情況24到48小時,協助識別異常心律
  5. 胸部X光檢查:檢查肺部情況,如發現液體可能涉及心臟衰竭問題
  6. 超聲波心動圖:提供有關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詳細信息

心悸的治療方法

心悸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其成因:

  • 緩解患者焦慮和壓力:通過心理輔導、放鬆技巧等方式
  • 戒掉尼古丁、咖啡因或非法毒品
  • 避免使用作為興奮劑的藥物:如某些咳嗽、感冒藥
  • 急性心室顫動或快速心房顫動:需立刻轉介急症室治療
  • 心律不整、冠狀動脈血管不通或心臟結構異常:需轉介至心臟專科治療
  • 心房顫動問題:在排除心血管疾病及結構性心臟病後,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

預防心悸的生活方式調整

以下生活方式調整可幫助預防心悸:

  • 減輕壓力:經常進行深呼吸或放鬆練習,或參與瑜伽、太極等活動
  • 避免或限制飲酒量
  • 避免或限制咖啡因攝入:減少咖啡、茶、可樂等含咖啡因飲品的攝入
  • 避免吸煙或使用煙草、尼古丁產品
  • 定期鍛煉: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
  • 避免引發心悸的食物和活動
  • 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水平:定期檢查並遵循醫生建議
  • 保持充足水分:避免脫水
  • 規律作息:避免熬夜,保證充足睡眠

結語

心悸雖然常見,但不應被忽視。大多數情況下,心悸是由壓力、咖啡因或一時的情緒波動引起的,不會造成嚴重後果。然而,如果心悸頻繁發生、伴隨其他症狀,或您本身有心臟病史,應及時就醫,以排除潛在的嚴重健康問題。

通過了解心悸的症狀、成因和預防方法,您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,在必要時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。記住,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心悸和維護心臟健康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