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蛇痛全攻略|認識、治療及預防,讓疼痛不再煎熬!

帶狀皰疹(俗稱「生蛇」)是一種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,當病毒重新活躍時,不僅會令皮膚出現蛇形紅疹,更容易引致劇烈疼痛——生蛇痛。本文將深入探討生蛇痛的成因、症狀、對生活的影響、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透過預防措施有效降低風險,幫助您全面了解及應對這一問題。


生及生痛述

生蛇是曾感染水痘病毒的人日後可能面對的重現風險。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,潛伏病毒得以重新活躍,從神經節擴散至皮膚,導致:

  • 蛇形紅疹與水泡:常集中在身體一側,如胸部、背部或腰部
  • 急性劇痛:大部分患者(約96%)在患病期間曾經歷急性疼痛,其中近42%的患者形容其痛楚達到恐怖程度

這些數據突顯出生蛇痛不僅破壞外觀,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。


生蛇痛的主要症狀與危害

生蛇痛的特點往往超出一般皮膚不適,其危害涉及多個層面:

  • 疼痛性質
    生蛇痛通常表現為:
    • 灼熱感、刺痛或針刺般疼痛
    • 持續性強,部分患者甚至形容痛楚如同「行刑」般難以忍受
    • 疼痛可能持續數周,甚至部分患者出現長達數年之久的後遺神經痛
  • 可能的併發症
    生蛇不僅局限於皮膚反應,還可能:
    • 影響眼睛,約10%至25%的病例可能出現眼部併發症,如角膜炎或視力受損
    • 影響耳朵,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現聽力減退
    • 創傷後可能引致心理壓力、睡眠障礙和日常生活功能受限
  • 對日常生活的衝擊
    除了生理上痛楚難當,生蛇痛也會令患者:
    • 食慾減退,影響營養攝取
    • 出現情緒低落或焦慮
    • 影響工作與社交,降低生活質素

生蛇痛治療方法

早期及有效的治療是減輕生蛇痛和防止後遺神經痛的關鍵。治療策略主要包括:

  1. 抗病毒治療
    • 建議在紅疹出現後的首72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,有助於抑制病毒繁殖
    • 對於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,可能需要住院及靜脈內治療
  2. 疼痛管理
    • 採用止痛藥物、神經調節劑或局部鎮痛劑,針對急性疼痛進行有效緩解
    • 配合物理治療、神經阻斷或針灸等輔助療法
  3. 綜合支援治療
    • 合理安排休息與營養,幫助提升免疫力
    • 心理支援與輔導有助於緩解因長期疼痛而導致的情緒低落

預防生蛇痛的重要策略

降低生蛇痛發生的最好方法,就是預防。以下是常見的預防措施:

  •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
    • 保持充足睡眠及均衡飲食
    • 定期運動、釋放壓力,提升免疫力
  • 及早接種帶狀皰疹疫苗(俗稱蛇針)
    • 香港目前唯一獲批的帶狀皰疹疫苗已於2006年進入市場,適合50歲以上或免疫力較弱人士接種
    • 新一代重組疫苗(SHINGRIX)提供超過90%的保護效益,尤其適合高風險群體
    • 疫苗接種後可顯著降低生蛇及其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

小結

生蛇痛是一種既令人心力交瘁又影響生活質素的健康狀況。無論是透過有效的早期治療,還是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,都能有助於降低其對身體及心理的雙重影響。香港心醫療集團致力於提供專業的診療服務,並鼓勵50歲以上及高風險人士盡早接種帶狀皰疹疫苗,讓您與家人共同守護健康,遠離生蛇痛的折磨。
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瞭解生蛇相關資訊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,由專業醫生為您制定個性化預防及治療方案,讓疼痛不再成為生活的負擔。